发布时间:2023-04-25浏览次数:480
中国师父蒋立平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2018年来到肯尼亚,负责驾驶员日常技术业务培训、标准化作业监督指导等工作。霍勒斯是蒋立平的学员,他们一同协作,往返于蒙内铁路的沿途站点。在6平方米的驾驶室内,内燃机的轰鸣阻隔话语的传递,驾驶员间的默契格外重要。
“霍勒斯有想法、很刻苦。希望学员们来中国做客,因为我们是师徒,更是朋友。”蒋立平说。霍勒斯表示,中国老师的专业培训让他受益良多,“希望师父能常回肯尼亚看看”,未来自己打算“为蒙内铁路培养更多可靠的驾驶员”。
中国师父毛鑫(右)与学员彼得·恩坚加在内罗毕站区运转车间内调度车辆。
毛鑫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运输部内罗毕车站运转主任,他与徒弟彼得·恩坚加一起制定调度计划、调控列车运转。“我们无保留地把国内的技术标准带到肯尼亚,学员已达到国内车站同等作业标准。”毛鑫说,帮助肯尼亚建设第一条现代化铁路,是他人生中的亮点。彼得表示,自己从师父身上学到了许多专业技术,未来他将把知识传授给更多人。
中国师父何肖(左一)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工电部的工务工程师。3年建设、6年运营,他见证了蒙内铁路从无到有的过程。他的徒弟奥利弗自2016年开始从事铁路轨道检修相关工作,2022年被提升为技术主管。奥利弗说:“中国师父助我促进事业发展,未来我希望能更好地用我所学,保障铁路运营和旅客安全。”图为何肖与学员班组在上轨作业前检查仪器。
中国师父陈玲(右)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工电部电子设备检修工区工长。在肯尼亚工作4年来,她见证了女学员们电务技术的成长。“现在她们都能独当一面。”陈玲说。朱迪思(左)是陈玲的学员之一,她从师父那里获得的不仅是技术,工作间隙对饮食、文化等多维度的交流同样让她受益匪浅。“我们之间是师徒,更是姐妹。”朱迪思说。图为陈玲在休息时教学员唱中文歌曲。
在肯尼亚内罗毕,吴同明(左)与学员基鲁姆瓦在车辆运用车间检查客运车厢。2017年来到肯尼亚的中国师父吴同明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车间工程师。“学员的积极主动让我印象深刻。”吴同明说。基鲁姆瓦说:“未来希望更多的中国老师来到肯尼亚,与我们一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于2017年5月建成通车。6年多来,蒙内铁路宛如一条“大动脉”,有力助推了肯尼亚的现代化建设,为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中非合作共赢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给非洲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自项目建设开始,中国铁路专家队伍便着力于人才在地培养,以属地化技术转移为重点,通过师带徒、手把手的方式,在运营、维护、检修各环节为肯方培养了一批能够独立作业的铁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多年来,中国师父与肯尼亚徒弟因蒙内铁路结下了深厚情谊。据负责蒙内铁路运营的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介绍,未来,现场工作将由肯方独立开展,中国师父将逐步结束任务回国。蒙内铁路师徒的友好情谊将绵延不绝。
本版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这几天,华北、黄淮一带高温发展迅猛,许多地方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23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持续高温天气成因有哪些?何时结束?北方为何热过南方?
受暖气团和强太阳辐射影响,23日截至14时,北京观象台气温已达40℃,全市556个气象监测站中有305个测站最高气温39℃及以上,158个测站最高气温40℃及以上。
“观象台建站以来首次连续2天超40℃。”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说,受强暖气团控制,23日至25日高温天气持续。北京市气象台已于23日7时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张迎新说,北京此轮高温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21日开始京津冀地区受暖气团控制,暖气团强度比较强,且影响时间长;二是在高压脊形势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没有云层遮挡,辐射增温更加有利,促进了升温;三是目前刚进入夏至节气,白昼最长,长时间日照有利于高温出现和维持;四是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也有利于气温升高。
七八月会不会更热?
今年6月以来(截止到22日),全国共有183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46站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地区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均出现在6月22日。
目前才处于六月末,七八月份的气温是否会更高?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向记者表示,我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地区通常在盛夏时段进入高温季,而北方地区往往在初夏时段。
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在6月也比较常见。这段时间主要是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
进入7月后期,随着副高北跳和夏季风往北推进,水汽输送和大气湿度增加,云量也会增多,会出现闷热天气,也就是湿热型高温。就最高气温而言,前一时段气温最高值通常高于后一时段。但也需要说明的是,人体体感温度不仅和气温有关,还受到湿度影响,往往这种湿热型高温会加重人体体感温度。
极端高温频次将增加
高辉表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快速增加。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夏季我国华北和黄淮等地气温偏高,与之相伴随的是高温日数也会增多,所以今年夏天北方比常年更热具有较大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测站打破历史极值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今年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年,此次北方的高温是否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高辉说,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但初夏时段北方高温的影响因子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为厄尔尼诺影响。“已有的科研成果也表明,初夏北方高温更容易受北大西洋海温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影响。”
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两次高温天气过程,此次高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华北、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的暖气团的控制,它影响的时间也比较长;第二是在高压脊的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的增温更加有利,也促进了升温;第三目前是夏至节气,白昼时间比较长,即白天太阳光照的时间较长,长时间的日照有利于气温的升高以及高温的出现和维持;第四在华北、黄淮等地,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这也有利于气温的升高。
张芳华说,此轮高温过后,预计在27日至30日,华北、黄淮等地还将会出现高温天气。
专家建议,遇高温天气,公众尽量避免在午后气温最高的时段到户外活动、工作,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做好防晒,并关注体温变化,避免中暑或热射病发生。
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 【编辑:李赫】